找到相关内容92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茶艺·茶道·茶文化

    。  中国茶德——廉、美、和、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,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。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,但宗教色彩不浓,而是将儒、道、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,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,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3771588.html
  • 西域出土文献与印度古典文学研究

    第3期,19-25页。),而文学研究者以往多“视而不见”。学界新近渐有“图像史学”一说,那么,“图像文学”的提法如果不算是无中生有的话,也应该是值得探索的一条新路。RatanParimoo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1671747.html
  • 玄奘法师年谱

    及  般若经。凉州为河西都会﹐密迩西域﹐葱岭附近诸国﹐商侣  往来不绝﹔开讲之日﹐听众既盛﹐散会之后﹐莫不传提法师  之美。由于法师之名﹐渐为西城诸国人所仰慕﹔更有预发诚  心﹐欢迎至境者。散会之日﹐...

    曾了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473562.html
  •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

    洪州禅,为白居易接引的师父正是道一传人之智常、惟宽、再传之神凑及三传之如满等人。  四、庄禅合流与洪州禅  所谓「洪州禅」指马祖道一及其门下所传的禅宗教法。据孙昌武所考:  洪州禅的提法出自宗密《中华传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174034.html
  • 当代台湾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与响应

    的佛学研究,蔡耀明讥评了佛教诠释学和印顺法师的「以佛法研究佛法」,笔者认为,蔡氏的提法具有相当大的虚妄性,将对当前的台湾佛学研究产生极大的误导,斲伤台湾正方兴未艾的佛教诠释学和批判佛教,将阻碍印顺之后...意义。又,蔡氏不仅只是满足于一般所说的「回归佛陀本怀」,而是要进而建构佛教的主体理论和落实到世学。蔡耀明的提法表面上颇有吸引人之处,但是在其研究方法的理论建构和实际操作模式之中,却带有极大的虚妄性和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574060.html
  • 元代临济禅系的弘传——从原妙到元长(1)

    泥多佛大。[二八]   原妙的这一提法,把“疑”与“信”之间的辨证关系给说透了,指出了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。禅家所谓的“疑”实质上是建立在信仰上的“疑”,而不是盲目地怀疑一切、打倒一切;而禅家...大海,永劫不能超生,因此明本极力劝勉学人,要他们“直趋无上菩提,一切是非莫管”。   从这一立足点出发,明本提出了“本色道流”[五五]的禅修主张,这一提法在《广录》与《杂录》中随处可见。所谓“本色道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174086.html
  • 敦煌佛教民间文学之研究──以讲唱文学与文化义蕴为中心

    传奇小说”的关系 王庆菽 社会科学 1 1982  敦煌变文三议 宋洪志 齐鲁学刊 4 1983.07.15  敦煌讲唱文学的体制及类型初探──兼谈几种文学史的有关提法 张鸿勋 文学遗产 2 ...

    郑名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282474229.html
  • 紫柏大师与李贽

    无牴牾。耿天台后来也不再纠缠于“人伦之至”的问题,卓吾亦放弃“未发之中”的提法。李贽不无感慨的说:   今幸天诱我衷,使余舍去“未发之中”,而天台亦遂顿忘“人伦之至”。乃知学问之道,两相舍则两相从,...

    戴继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5477158.html
  • 阿含经导读

    提法有不少相同之处,而与南传《中部》不同,因而被认为是说一切有部的传承。   《增一阿含经》的译本是大众部的传承。据查,说一切有部主要论书都说当时见到的《增一阿含经》“今唯有一法增乃至十法在,余悉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
  •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易行的法门。难行道、易行道的提法主要来源于龙树的《十住毗婆沙论》。论中说:“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难,久乃可得。若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者,是乃怯弱下劣之言,非是大人至干之说,汝若必闻此方便,今当说之。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878602.html